烽火郭家店:胶东血战破囚笼,日军神话终成灰!
1940年12月5日傍晚,掖县日军指挥官大岛带着三百多号人马开进了郭家店。
这老小子可不是来走亲戚的,身后跟着两门山炮、四挺重机枪,还押着两百多个老百姓当苦力。
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是要在郭家店安营扎寨,把胶东抗日根据地切成碎豆腐块。
老张头蹲在油坊门口抽旱烟,烟锅里的火星一明一灭。
街角传来婴儿的哭声,几个伪军正用刺刀挑开襁褓检查。
老头子的手抖了抖,烟灰簌簌落在补丁摞补丁的棉裤上。
镇东头新贴的布告被北风吹得哗啦响,上面"大东亚共荣"几个字写得跟狗爬似的。
吴克华在指挥部盯着地图直嘬牙花子。这位五旅的将领心里门清,要是让鬼子在郭家店站稳脚跟,平度、莱阳、招远几个县的根据地就得变成孤岛。桌上的煤油灯忽闪忽闪,照得他额头上的青筋一跳一跳。"干他娘的!"拳头砸在地图上,震得茶缸里的水洒出来一片。
范锡恩猫着腰带路的时候,月亮正躲在云层后面打盹。这老头是土生土长的郭家店人,闭着眼都能在巷子里转三圈。南十字路口的鬼子机枪正突突得欢实,冷不防房顶上飞下来十几个"铁西瓜"。等硝烟散尽,八路军的战士已经扛着两挺九二式重机枪往回走了。范老汉蹲在墙根数了数,九个鬼子整整齐齐躺成一片,跟晒咸鱼似的。
庙埠河边的伏击打得那叫一个漂亮。运送伤员的卡车刚拐过山坳,埋伏在芦苇丛里的县大队就开了火。领头的卡车一头栽进河沟,后面的车辆挤作一团。有个小战士后来回忆说,鬼子伤员的绷带白得晃眼,在月光下活像一群扑棱蛾子。
最绝的是炊事班老王头的"火鸡阵"。这老哥不知从哪搞来十几只老母鸡,尾巴上绑着蘸煤油的布条。点着了往日军弹药库一撒,那些鸡扑棱着翅膀到处乱窜,活像过年放的窜天猴。弹药库炸起来的时候,半个郭家店的地皮都跟着抖三抖。大岛在指挥部里气得直跳脚,他那些"永久驻防"的牛皮,跟着火药味一起飘上了天。
赵敏带着敢死队冲东门的时候,集束手榴弹炸开的铁丝网还在冒烟。这哥们儿是十四团出了名的愣头青,打起仗来不要命。三道铁丝网硬是被他们撕开个口子,后面的战士嗷嗷叫着往里冲。有个新兵蛋子后来回忆,赵营长当时满脸是血,笑得跟庙里的金刚似的。
祠堂里的最后一战透着股荒诞劲儿。大岛把发报机砸得稀碎,举着军刀要切腹。还没等他摆好姿势,房梁上突然掉下来个八路军战士——这哥们儿爬房顶时踩断了瓦片。大岛愣神的功夫,三把刺刀已经顶住了他后腰。后来俘虏的伪军说,太君那张脸啊,比吃了死苍蝇还难看。
战斗结束那天早上,庙埠河上飘着层薄雾。两门山炮孤零零杵在镇口,活像两个丢了魂的哨兵。老百姓从地窖里钻出来,看见街上横七竖八躺着百十来具鬼子尸体。那些消失的八路军战士,早带着缴获的武器钻进了青纱帐。只有墙上的弹孔和血迹,默默记着这五天五夜的血火交锋。
郭家店这一仗打完,胶东的鬼子再不敢随便吹嘘什么"囚笼战术"。倒是老百姓茶余饭后多了段谈资:你说小鬼子那两门山炮,现在是不是还在博物馆里当展品呢?
